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推進教育數字化,讓終身學習成為現實

來源:光明日報2024-02-26作者:

在近日舉行的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數字化進程中的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報告》面向世界首次發布。報告深入挖掘并總結了近年來中國推進數字化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案例和經驗,并進一步明確,到2035年實現鄉鎮、街道的數字化社區學習中心全覆蓋,以家庭為單位的數字化、智慧化學習環境不斷普及并推廣;實現95%的家庭可通過計算機或手機高速接入互聯網支撐數字化終身學習。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構建學習型社會是重要的國家戰略。教育數字化是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助推器,對于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人人皆學”的局面正逐步從愿景變成現實,教育數字化正逐漸滲透到學習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各類教育平臺提供了豐富的課程,以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公眾日趨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近年來,我國穩步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學習型社會夯實數字基座。據統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瀏覽量已超373億,訪客總量超25.6億人次,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源庫。與此同時,多地持續推進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建設,激勵人人好學樂學。目前,我國已有10座城市加入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如杭州瞄準為居民提供“一站式”學習服務,積極打造“15分鐘學習圈”;上海構建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已建立約490萬件市民學習檔案;成都初步建成“終身學習教育資源庫”和“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年服務市民超過300萬人次……這些探索展現了數字時代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更多可能性和更美好前景。

毋庸諱言,當下數字教育仍面臨“數字鴻溝”、資源共享不充分等挑戰,呼喚我們進一步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與融合創新,加速構建全民終身學習機制,讓數字教育普惠大眾,助力全面提升國民綜合素質。

善用數字技術,大力推廣在線學習。搭建全天候的數字化學習平臺、全場域的數字化學習空間、全覆蓋的數字教育共同體,為大眾提供豐富的在線課程資源,讓更多有心人、有志者能夠隨時隨地參與學習。不斷完善支持服務和保障,推動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增強學習者對在線學習的信心和滿意度,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可探索建立數字化監測與評估體系,對在線學習的質量和效果進行監測和評估,以此作為優化課程設計、提升課程質量的依據,同時也可成為大眾“選課”參考。推進在線學習的學分認定標準和成果認證機制試點,以提高在線學習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激發起更多人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豐富教育資源供給,優化教育資源分配。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豐富教育資源的供給方式。持續加強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高速互聯網、智能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等。同時,加快搭建各類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整合各類優質教育資源,讓大眾更方便獲取所需資源、更好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普惠。

促進產教數字化融合,提供就業支撐力量。利用數字技術強化實踐教學,推動產教數字化深度融合,各相關主體共同參與課程體系建設,將產業需求融入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如此將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就業競爭力。此外,加強數字化職業培訓建設,針對企業員工上崗、社會再就業等職業培訓,提供在線學習、在線進修、實踐教學、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支持等功能,持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和素質,以及時適應社會發展變化。

(作者:郭曉君,系遼寧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振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西乡县| 交城县| 永福县| 鸡东县| 周口市| 龙口市| 当涂县| 内丘县| 吴堡县| 休宁县| 仁化县| 东山县| 浦县| 宁河县| 东平县| 彭泽县| 晋江市| 兴宁市| 遵义县| 蓝田县| 威海市| 通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江孜县| 兴安县| 花莲市| 江津市| 崇明县| 濮阳县| 恩施市| 左云县| 正安县| 南部县| 吴堡县| 保山市| 华亭县| 屯留县| 若尔盖县| 湘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