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加快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來源:人民日報2023-12-07作者:黃曉霞

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重要部署,為我們加強科技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

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在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為各類創新主體開展創新活動與創新合作提供政策支持與保障;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在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探索性、創造性科研活動,具有知識和人才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不斷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加快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不斷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完善促進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創新政產學研合作模式,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政府統籌作用,促進資金、技術、應用、市場等要素對接,努力解決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問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后一公里”問題,打通產學研創新鏈價值鏈。創新利益分享模式,加快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支持科研事業單位探索試行更靈活的薪酬制度,力求全面準確反映成果創新水平、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充分激發各創新主體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突出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需求導向。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基礎研究方面,政府可以積極發揮作用,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等積極投入基礎研究。在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導對基礎研究產出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在基礎研究方面深化政產學研合作,還要以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礙基礎研究成果實現產業化的“籬笆墻”,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是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深化政產學研合作,促進產學研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為企業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么、如何創新”,從制度建設著眼,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進行全鏈條整體部署,對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進行系統布局,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支持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深化改革、強化創新。

(作者為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汽车| 嘉峪关市| 慈利县| 莱阳市| 清水河县| 昔阳县| 永康市| 灵璧县| 佛坪县| 雷波县| 达拉特旗| 孝义市| 金阳县| 东城区| 海原县| 宝山区| 措美县| 山阴县| 龙游县| 芜湖县| 宜都市| 天津市| 乾安县| 阿拉善左旗| 临沧市| 临桂县| 项城市| 车致| 彭水| 台北县| 明光市| 杭锦后旗| 贺州市| 滁州市| 商水县| 广东省| 延吉市| 砚山县| 香河县|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