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制圖:李晨
報告回顧了2024年工作。報告指出,一年來,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改革創新、創先爭優,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提質,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美好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亮點
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摘要
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實現新突破。新興產業聚集地建設迸發新動能。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新進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建設邁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
解讀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經濟總量跨上5萬億元臺階。
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建設成效顯著,“祖沖之三號”實現超導量子計算最強優越性,聚變能源商業化進程走在世界前列,“天都”雙星實現繞月編隊飛行。
汽車產量繼續保持40%以上增長、達357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94.5%、達168.4萬輛,產量均居全國第2位。集成電路產量增長47.4%,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81.4%。
零基預算、“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科技金融等改革創新舉措獲國務院綜合督查通報推廣,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成為全國樣板。
首批10個零碳產業園區啟動建設,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261萬千瓦、總裝機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
城鎮新增就業75.95萬人,創歷年新高。新增405萬皖北群眾喝上引調水。
亮點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摘要
落實中央一攬子增量和存量政策,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全省經濟增速逐季攀升、持續向好。
解讀
出臺落實“兩重”“兩新”政策配套舉措,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項目136個、總投資2747億元,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設備購置投資增長14.6%,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汽車、家電等銷售550.6億元。
開展“徽動消費促進年”行動,推出皖美消費新場景100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1.1%,快遞業務量突破60億件、升至全國第7位。
文旅消費快速回升,接待國內游客和旅游花費均創歷史新高。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新開工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248個、比上年增加36個,制造業投資增長13.3%、連續4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兌付資金77.7億元、惠及企業2.6萬家。
亮點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
摘要
全力保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解讀
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實驗設施啟動建設,聚變能園區全面開工。
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15家、總數達23家。
擴面實施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惠及企業1.2萬家,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7500億元,增長20%以上。
人才興皖工程深入推進,柔性引進院士及團隊92人次,遴選支持省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00名、產業創新團隊50支,新增高技能人才41.7萬人。
健全“雙招雙引”和產業培育工作機制,“一鏈一策”推動十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實施“7+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籌建首批10個省級先導區。
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連接數突破千萬臺,工業云平臺應用率升至全國第3位,中國建造(安徽)互聯網平臺上線試運行,新增規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8943戶。
亮點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
摘要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文旅、港航、煤炭等重點領域重組整合取得重要進展。開放型經濟向更高水平邁進。
解讀
實施民營龍頭企業倍增行動,完善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1.6%。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全國首個省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
加快發展耐心資本,新備案天使投資基金27只、創業投資基金148只,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獲批實施,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增至184家、居全國第7位。
推出新一輪營商環境提升舉措,329個高頻涉企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申請材料免提交,我省全域納入240小時過境免簽停留區域。
深入推進“徽動全球”出海行動,加快發展產貿融合、貿易數字化轉型等新模式,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增長11%。
組建徽派企業國際經貿合作聯盟,全省對外投資增長12.3%。
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推出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12項。
合肥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獲批、全年開行班列909列,新增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12條,口岸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12.7%。
亮點
深度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持續優化
摘要
出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年度重點合作事項扎實推進。持續增強全省各區域發展動能。增強基礎設施保障和支撐功能。
解讀
牽頭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攻關項目7項,共建首批12家創新聯合體。
居民服務“一卡通辦”事項擴大到78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擴大到176項,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開通運行。
開展皖北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協同攻堅,新開工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562個,制造業投資增速高于全省6.7個百分點。
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實施,合淮、合六、合滁合作園區加快建設。
“東數西算”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華為云華東(蕪湖)數據中心全球開服,全省智能算力達1.6萬P、增長130%。
亮點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摘要
加快江淮糧倉建設,全面實施“四良兩優”工程。加快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
解讀
新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00個,綠色食品全產業鏈產值增長12.6%。
扎實推進“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新增精品示范村211個、省級中心村850個。
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積極穩妥推進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延包整省試點,完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5G網絡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94%的農村人口。
亮點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美麗安徽建設深入推進
摘要
實施重點企業節能降碳診斷和升級改造,實行新上項目差異化用能管理。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面推開排污權交易改革。開展皖北地區空氣質量提升攻堅,推進重點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解讀
新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7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1家,80%的國家級和省級園區均完成循環化改造。
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88萬千瓦,陜電入皖特高壓工程開工建設。
順利實施分布式新能源市場化交易試點,全省“雙碳”管理一體化平臺基本建成。
治理農村黑臭水體1653個,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亮點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摘要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投入567億元辦好民生實事。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亮點紛呈。
解讀
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服務,開發政策性崗位21.1萬個,“三公里”就業圈實現社區全覆蓋。
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部開診,新布局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7個,25所縣級公立醫院新晉三級醫院。
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郎溪磨盤山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華龍洞人被證實為東亞地區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
7部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居全國第5位。
亮點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摘要
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電力迎峰度夏度冬保供有力。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信訪工作法治化扎實推進。軍政軍民團結鞏固發展。
解讀
開展城鎮燃氣、電動自行車、房屋和自建房、“生命通道”等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試點省建設扎實推進,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16.3%。
和諧禮讓春風化雨,“六尺巷工作法”全面推廣。
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95.7%。
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打早除小”工作,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金融等違法犯罪活動,人民群眾安全感更加充實。
(本版撰稿:記者 吳量亮 王弘毅 許昊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