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敬圣,南陵縣籍山鎮逸和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有效路徑,精心打造“善鄰家園、幸福逸和”黨建品牌,推出“有事找書記”“涼亭黨課”“板凳會議”等多種服務載體,所在社區先后獲評安徽省文明單位、全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省級“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南陵縣第一批“兩應”基層黨組織示范創建單位。
堅定信念樹形象 承諾踐諾顯初心
作為社區書記,管敬圣深知“政治過硬”是組織和群眾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在工作與生活中,他時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衡量、約束自己的言行,將學習作為每天的必修課,不斷增強黨性修養,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善于抓住各類培訓機會,努力掌握社區黨務工作者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做到政策規定熟記于心,運用自如。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管敬圣不僅自己堅持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還將轄區的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組織起來,創辦了以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為骨干的“紅色快板傳理論”宣講團,利用朗朗上口的快板詞,讓黨的科學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他定期將社區工作、家風家訓、黨的科學理論拍攝成短視頻,利用抖音平臺,推出“書記說事”黨建宣傳品牌,讓居民更多地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堅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錚骨鐵肩擔道義 熱心服務暖人心
社區工作任務重、責任大,為保質保量做好社區工作,管敬圣經常加班加點,將大部分的精力、熱情奉獻給了社區。他始終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滿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他打造“有事找書記”黨建服務品牌,在各小區組建以書記為群主的居民微信群,并明確書記身份和公開聯系方式,讓居民第一時間就能聯系上自己。在各小區主出入口制作“有事找書記”的宣傳展板,他將電話號碼、微信和抖音號一并公布給居民,針對年老體弱不會用智能手機的居民,他將印有自己聯系方式的“黨群聯心卡”發放到他們手中,還將社區的固定電話設置成24小時呼叫轉移至自己的手機上,無論多晚,確保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找到自己。以上工作舉措,切實為群眾解決了噪音污染、不文明養犬、鄰里糾紛等一大批“雞毛蒜皮”的小事。目前,“有事找書記”已經成為居民掛在嘴里、記在心里的最普通卻最管用的一句話。
管敬圣召開涼亭會議。
勇于擔責不推諉 直面困難不退縮
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管敬圣堅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群眾最盼望的事情做起,充分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創新推出“板凳會議”“圍爐煮茶”“陽光議事廳”等多個議事載體,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2021年11月,因區劃調整,中央城商業廣場小區和魯班山莊小區調整到逸和社區管轄。中央商業廣場小區存在高層消防無水、消防設施癱瘓、電梯脫保停運等問題,管敬圣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和議事會議,徹底解決了上述事關群眾生命安全的安全隱患。魯班山莊小區只有56戶居民,屬于無物業小區,小區生活垃圾無人清運,社會車輛進入小區搶占車位屢禁不止,群眾投訴不斷。針對上述情況,管敬圣經過大量走訪,同樣采取“板凳會議”的形式,選舉出小區業委會進行管理,并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在小區安裝了車輛進出門禁、人臉識別的門禁和視頻監控,聘請保潔員常態化開展保潔服務。如今的魯班山莊小區,不但環境衛生干凈了,路燈和霓虹燈亮了,小區的各項文體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居民的生活變得和諧且有序。
真抓實干做表率 開拓創新爭一流
俗話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腳踏實地好好干。”在處理居民急難愁盼的過程中,他始終把“書記在身邊”作為安民心、暖民心的重要抓手,把“抓骨干、帶隊伍”作為工作的重點,經常交任務、教方法,支持社區骨干認真負責開展工作。逸和社區時代廣場一期電梯已經運行19年,經常出現關人、卡人、下墜等現象,群眾出行提心吊膽,怨聲載道。在沒有房屋維修資金和政策配套資金、沒有先例可循和沒有具體條文可參照的情況下,管敬圣毅然帶領社區骨干召開圍爐煮茶議事會,開展敲門行動,分樓棟組建電梯換新居民微信群,在社區推選4名骨干為4棟樓電梯換新的聯絡人。在聯絡人、小區黨員、紅色業委會和紅色物業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將一盤散沙的居民組織起來,把思想統一到“全力更換電梯”的倡議中來。目前居民已經自籌資金50余萬元購買了4部新電梯,基本實現交付使用。管敬圣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努力付出、真抓實干,充分展示了新時代社區黨務工作者的精神風貌。情系社區,心系居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是他的奮斗目標和無悔追求。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