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徐珊珊,現任江汽集團合肥美橋公司產品研究所所長,曾獲安徽省省屬企業“538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安徽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人物寄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為江汽的發展、為安徽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08年,24歲的徐珊珊進入江淮汽車集團工作,從此便在這兒扎下根。她積極投身于設計研究中,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提升整體業務水平,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一干就是16年。2023年3月,她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輕量化技術集大成者——高功率密度后橋,是汽車領域的一個重要創新領域,關系到汽車的市場競爭力。2012年,公司根據發展要求,提出要研發高功率密度后橋,而這個后橋的設計在當時的行業內絕無僅有,如果研發出來,可以走在行業前列。
“作為技術部門人員,一定要對標行業標桿,學習標桿長處,形成專業標準的管理平臺,結合新材料、新零件的應用,打造迭代更新的高功率密度產品,為企業開發具備競爭力的優秀產品,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徐珊珊告訴記者。
徐珊珊和團隊成員一起探索,努力學習創新,了解產品發展趨勢,設計優化產品結構。改圖紙、調材料、測精度、做實驗,經過幾十輪、成百上千次的設計方案研討、FEA分析及試驗驗證,徐珊珊和團隊自主研發的系列高功率密度后橋都通過了整體試驗驗證,并在江淮星銳、帥鈴、駿鈴、格爾發等車型中批量運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徐珊珊和團隊研發的高功率密度后橋目前已成為行業標桿,同時被列入國家發改委《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
隨著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如何實現傳統汽車產品轉型升級,徐珊珊積極發揮創新意識,努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后橋的設計開發工作。該產品將電機和后橋合二為一,減少了變速箱及變速箱與后橋之間的傳動軸。此舉可以將更多的空間用于整車電池分布,為增加電動卡車的續航里程提供了基礎。
在新產品開發的同時,徐珊珊積極倡導標準化、優化設計的理念。她抓住細節,通過建立零部件矩陣,尋找可優化及可統一的零件,為公司產品減少了15%的零部件件號,大大提升零部件的通用性。近幾年,她還通過頭腦風暴、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競品分析等方式,主持完成120余項優化設計項目,為企業節約資金2000余萬元。
在質量改進方面,徐珊珊帶領團隊開展了295后橋漏氣率降低項目,通過優化設計,使得工裝一致性得到增強,焊接變形同步下降,整改后每月減少3000元返修費用,整體漏氣率下降。同時,開展了法蘭盤增厚提升制動安裝穩定性,并參與開展0公里ABS線故障質量攻堅項目,優化結構、提升質量,輕卡現場ABS故障數由136降至89,達到設定目標,降幅34.5%。
徐珊珊在工作期間持續開展技術標準等研究工作,共發表專業學術論文4篇,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2項,同時組織編制申報了一項《汽車主減速器總成可壓縮彈性隔套技術條件》行業標準,目前該標準已正式發布實施。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