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公益

光大慈善心 讓愛“益”起來

來源: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2024-09-04作者:鄭 茹


合肥市瑤海區首批慈善勸募員“上崗”。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武 鵬 攝

今年9月5日是我國第九個“中華慈善日”,宣傳主題為“崇德向善 依法興善”。近年來,安徽各地舉辦各種覆蓋廣泛、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點亮民眾慈善意識,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慈善活動形成常態化、品牌化、規范化,將“慈善日”變成“慈善365”。

公益“星”品牌層出不窮

“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近日,合肥市包河區蕪湖路街道太湖新村社區活動室傳來陣陣歌聲。在“蕪愛到家——黨建引領救助N次方”項目的支持下,蕪湖路街道開展“耆樂融 暖心窩”長者生日會主題活動,15位老人齊聚一堂,共同度過一個特別的生日會。活動以“生日會”為載體,為社區老人搭建了一個相互認識與交流的平臺,進一步拓寬了老人們的交際范圍、滿足了社區老人對關懷與陪伴的需求。

“為救李郎離家園, 誰料皇榜中狀元……”90歲高齡張秀珍奶奶坐在家里,欣賞送上門的黃梅戲。這是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推出的“一個人的劇場”公益項目。該項目始于2017年,已在濱湖世紀社區春融苑小區、樹蔭苑小區成功落地實施。服務內容主要圍繞為老年人提供文藝表演、互動交流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展開。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0名志愿者加入到“一個人的劇場”的行列中,開展演出活動50余場次,惠及特殊群體200余人次,總服務時長100多小時,讓特殊群體在老有所養之余,老有所樂。

“月亮媽媽和星星寶貝的繪畫之旅”,看見這個名字,您覺得這會開啟一段怎樣的旅途?其實,這是一個公益項目,出自合肥經開區芙蓉社區阿甘畫畫藝術療愈志愿服務隊。

該項目負責人胡曉花是一名孤獨癥患者的媽媽,她用自己切身經歷和育兒經驗,幫助了很多自閉癥家長走出困境。在她的帶領下,胡曉花成立了芙蓉社區書香阿甘畫畫藝術療愈志愿服務隊,組織有同樣需求的“星寶”媽媽們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孩子們開設繪畫、非洲鼓等藝術類療愈活動,讓孤獨癥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一樣擁有豐富的生活。

隨著活動持續開展,越來越多的孤獨癥家長加入到這個團隊,團隊活動內容也更加多樣豐富。繪畫學習、音樂體驗、運動訓練、育兒經驗分享……他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影響吸引著更多的人關注孤獨癥這個特殊的群體,幫助孤獨癥孩子和家庭走出困境、融入社會。

近日,淮北市相山區婦聯、淮北市交通執法支隊、淮北市傳媒中心以及鎮街開發區“愛心媽媽”們帶著慰問品走訪結對兒童,帶去溫暖和關愛。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愛心媽媽”主動詢問結對兒童的家庭情況、思想表現、學業成績,給孩子們送上了書包、籃球、畫筆、勵志書籍、學習文具等慰問品,并與孩子深入交談,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們自立自強,用知識改變命運。

愛是燎原之火,一經點燃便生生不息。“愛心媽媽”不僅僅停留在給錢給物的幫扶,而是傾注愛心、溫情陪伴,做到和孩子心靈上貼近通融,真正充當現實中“媽媽”的角色,給缺少愛的孩子帶來“家”的溫暖。關愛一個孩子,改善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相山區婦聯為“愛心媽媽”和結對的家庭之間搭起了一座“連心橋”,讓孩子們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愛心媽媽”們助力結對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責任感。

近年來,安徽各地重點培育社會創新型與特色型公益項目,發揮社會組織協同創新和引領示范作用,激發社會救助、志愿活動品牌意識,公益“星”品牌層出不窮,成為安徽公益、慈善的新名片。

“人人志愿”蔚然成風

在江淮大地,志愿服務蔚然成風,“人人志愿”已成為新風尚。

8月14日上午,合肥經開區臨湖社區始信居民區黨總支聯合安徽博云環境設備有限公司開展了“黨建引領聚合力,愛心慰問顯擔當”活動。今年是該企業連續第三年對始信居民區學子進行愛心慰問。活動現場,企業負責人為2024級新大學生們帶來了慰問金,始信居民區黨總支邀請往屆大學生來到現場,與新生們交流大學生活和體驗,分別從專業學習、學校生活、社團活動等多方面進行了分享和指導。

8月17日傍晚,合肥市包河區同安街道楓荷社區在海頓公館小區舉辦“中華慈善日‘益’起‘趣’趕集”2元公益市集活動。活動設置了公益打卡、體能鍛煉、非遺手繪、清涼夏飲、愛心捐贈單位等10個大區,內容設置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居民們茶余飯后也能來逛逛家門口的“愛心夜市”。本次中華慈善日公益市集共籌得善款1028元,所得善款將捐入由安徽實踐家文教慈善基金會發起的“益聚同安 溫暖展翼”社區公益項目。

8月21日上午,蕭縣關工委召開的2024年愛心助學金發放大會,25名優秀困境大學生每人領到3000元的資助金。據悉,2019年至2024年,該縣關工委籌集愛心助學資金300多萬元,累計救助困境大學生1000多名。

8月24日上午,合肥市廬陽區海棠街道少工委“廬小志”團隊與愛心企業赴合肥市三十崗鄉開展城鄉青少年“手拉手 相伴成長”結對幫扶融合教育實踐活動。捐贈儀式上,海棠街道少工委“廬小志”向三十崗鄉困境兒童捐贈文具、課外書、書包等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捐贈活動結束后,孩子們開展了互動表演節目,動聽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讓人目不暇接,陶醉其中。

愛心理發、磨剪磨刀、健康義診、法律服務……為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營造鄰里和睦、文明祥和的社區氛圍,打造一個宜居的社區環境,近日,合肥市包河區望湖街道衛塘社區開展“公益市集”便民服務主題活動。

愛心理發攤位前,理發志愿者們忙碌地為居民們修剪著頭發,手法熟練而細致;磨刀磨剪攤位上,磨刀師傅專注地為居民們磨著各種刀具,確保每一把刀都能重獲鋒利;健康義診攤位前,醫務人員耐心地為居民測量血壓、血糖,進行健康檢查,解答關于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與治療問題,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政策宣傳臺前,社區工作人員正將最新的惠民政策傳遞給居民,詳細解釋政策內容,確保每一位居民群眾都能充分理解并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福利。

“今天在家門口就把頭發理了,血壓量了,真方便!”隨著活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居民被吸引而來,不少居民表示,這樣的活動既實用又貼心,不僅解決了居民的實際需求,還讓他們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與關懷。

公益,不僅僅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力量。它將人們的心緊緊相連,讓社會充滿溫暖與希望。

小社區 大慈善 新格局

如今,在基層,一個融合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的“大慈善”格局正在實踐中嶄露頭角。

今年夏季,“愛滿瑤海 慈善長淮”合肥市瑤海區長淮街道慈善服務綜合體啟動。儀式上,瑤海首批慈善勸募員“上崗”。從今年開始,合肥將在試點縣(市)區建設一批社區慈善基金和慈善(志愿)服務綜合體,并逐步實現全市鄉鎮(街道)全覆蓋。

據了解,長淮街道慈善服務綜合體是依托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綜合使用社區設施設備,打造集社區慈善項目策劃實施、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慈善募捐、社區公益慈善類組織賦能、慈善氛圍營造等為一體的街道級綜合性平臺,面向轄區困難群體、老年群體、未成年人提供資金、實物、政策救助等慈善服務。

長淮街道還與江淮慈善基金會進行江淮“長淮公益”社區專項基金簽約儀式,為轄區困難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提供幫助,支持和推動區域內的公益事業發展。轄區內愛心企業現場舉牌,捐款捐物并積極認領慈善項目,現場共計籌集捐贈資金54萬余元,物資2000余件。

在儀式上,首批“慈善勸募員”代表亮相,并現場領取聘書。“目前長淮街道大約有20名募捐員,主要由各社區的工作人員組成。”長淮社區工作人員譚金龍就是“慈善勸募員”中的一員,長淮社區6000多戶家庭中,由于老、幼、困、殘所在家庭占到40%,因此對幫扶家庭的甄別工作也成了重中之重。平日里,譚金龍經常和轄區內的困難家庭打交道,與他們面對面溝通,能夠精準把握每戶家庭的困難情況。“之前,社區每年都會開展相關的公益獻愛心活動。現在有了長淮街道慈善服務綜合體,讓各個社區的公益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分配,更有助于幫扶資金和物資的精準發放,為他們送去更加貼心的服務和照顧。”

據介紹,隨著《合肥市“四善一體”社區慈善建設實施意見》等政策出臺,合肥市將著力打造“四善一體”社區慈善建設新模式。慈善服務綜合體,集慈善事務接待、慈善文化傳播、慈善理念宣傳、慈善業務開展等功能于一體,實現由傳統的物物捐贈型慈善向新型服務型慈善模式轉變。

截至目前,合肥市已設立社區慈善基金102支,募集資金1742萬元,成立街鎮慈善志愿服務聯合會83家,打造慈善綜合體36家,培養慈善勸募員180余名。同時,推進“一縣(區)一品、一街(鎮)一品、一村(居)一品”慈善項目品牌創建,打造“一米陽光助殘”“慈善助老”等慈善項目品牌200余個。


責任編輯:史洪芳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青岛市| 庆云县| 天柱县| 博白县| 会泽县| 桐乡市| 恩平市| 尉氏县| 定陶县| 张家口市| 泌阳县| 秀山| 阳朔县| 和林格尔县| 汾阳市| 楚雄市| 德钦县| 保康县| 册亨县| 江华| 定西市| 荃湾区| 本溪市| 福清市| 开封县| 广平县| 万州区| 德兴市| 中宁县| 当阳市| 高尔夫| 开远市| 故城县| 千阳县| 宣武区| 西城区| 赞皇县| 桓仁| 杭锦旗|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