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近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顯示,安徽省法治環境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2024年,全省將高質量推進涉及企業技術改造、知識產權保護、開發區賦權等領域23件立法項目,加快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
去年以來,安徽錨定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鏈條貫通發力、密切協作,統籌實施全省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十項重點行動,推出《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等一批“標志性”法治成果,推動化解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類問題557件、兌現資金18.26億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兌付財政資金99.7億元、惠及企業2.3萬戶,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取消企業差別化待遇
今年,安徽將推深做實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各項工作,切實讓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成為安徽的金字招牌。按照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安排,高質量推進涉及企業技術改造、知識產權保護、開發區賦權等領域23件立法項目,細化制定《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配套落實制度,推動形成以《條例》為主干、以配套立法為補充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深化涉企立法征求意見機制改革,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直通車”作用,把征求采納民營企業意見情況作為合法性審查的重要內容,推動制度設計從“有什么、給什么”向“要什么、給什么”轉變。
同時,綜合運用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查、備案審查等法治工具箱,清理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做法,取消企業在資質資格獲取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
推動涉企法治服務轉變為“一站惠享”
安徽將把建設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作為創優法治環境的“一號工程”,多渠道匯聚國內外優質資源,高標準推進法務、政務、商務融合,深化拓展“產業鏈+法律服務”新模式,推動涉企法治服務從“多頭分散”轉變為“一站惠享”。圍繞企業設立、變更、遷移、注銷全生命周期,集成關聯高頻法治服務事項,依托“法律服務進萬企”“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等活動載體,針對企業差異化需求在跨前服務、個性服務、衍生服務上下更大功夫,更加精準提升企業法治獲得感。
建立“企業家約見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機制,定期與民營企業家懇談交流。立足企業視角,健全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體驗官機制,“沉浸式”開展體驗行,精準解決企業“急難愁盼”。聚焦企業涉法需求堵點痛點難點,打造“司法民聲回應”工作平臺,主動感知回應,讓企業法治訴求有地方說、有部門管、有人幫助解決。
暢通政府違約失信投訴渠道
今年,安徽將以“提標、擴面、增效”為重點,接續實施公共政策兌現和政府履約踐諾專項行動4.0版,全方位清查政府系統履行給付義務情況,暢通政府違約失信投訴渠道,以更大力度起底化解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產業扶持、采購投資等方面“說到做不到”問題。建立健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前置協同審查,對符合要求的惠企政策,原則上在出臺后1個月內完成“顆粒度”拆解和“皖企通”錄入,綜合運用公共政策兌現平臺,實現“一網”通查、“一鍵”匹配、“一秒”推送,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
堅持把“新官不理舊賬”作為法律問題加以整治,推動建設省市縣鄉四級招商引資合同協議履約監管平臺,打造政務誠信監測預警體系,深化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推動“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閉環運行,倒逼各級政府誠信履約、依法行政、科學決策。
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安徽將以智慧法院建設為抓手,暢通涉企案件辦理“綠色通道”,健全破產案件繁簡分流、簡案快審、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等機制,加快推進法務區合肥破產法庭建設,進一步提高案件結案率,有效降低企業訴累。深化“府院”“府檢”聯動,嚴厲打擊壟斷經營、欺行霸市等侵企違法犯罪,依法懲處企業內部人員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等腐敗行為,建立健全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和合規審查機制,幫助企業既“治已病”,又“防未病”。
此外,推深做實政法機關保護知識產權15項重點舉措,建立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綜合保護機制,推進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體制改革,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