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從近年來政法工作的實踐來看,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基層社會矛盾和問題具有復雜性、多變性和突發性。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層的特殊地位更加凸顯,同時基層社會治理的問題也進一步顯現,存在著機制不健全、治理人員不到位、工作不扎實等短板。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加快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強化政治引領,把準治理方向。政治引領是方向引領、根本引領,決定著治理道路的選擇,直接影響治理的成效。當前,基層社會治理主體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既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及群眾自治組織,還有各類社會組織和服務組織等,少數治理主體還存在政治意識不夠強、政治站位不夠高等問題。從紀檢監察部門通報的案例看,一些鄉鎮衛生院通過虛假治療、過度治療,欺詐騙取醫保基金,嚴重侵害群眾利益,性質十分惡劣。深入剖析這些案例,不難發現,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是政治建設、政治引領不夠。基層黨組織作為聯系黨和群眾的紐帶,擔負著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要切實發揮好政治引領作用。一方面,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另一方面,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加強對各類基層社會治理主體的教育引導,確保他們都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開展工作,使基層社會治理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強化重心下移,凝聚治理合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對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一些地方將“重心下移”想當然地理解為責任和任務的下派,把各類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事務一刀切地甩給鄉鎮、村、街道和社區,導致基層陷入“小馬拉大車”的超負荷運作困境,影響基層社會治理效果。比如,近年來,各地都在推行基層網格化管理,把很多工作壓到網格之中,但是通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實踐檢驗,發現不少基層網格化管理停留在理論層面多,運轉機制不健全,人財物等保障都嚴重不足,實際作用發揮不夠理想。因此,推進重心下移,不能等閑視之,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切實建好基層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隊伍,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推動社會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層。要理順“條”與“塊”的關系,防止上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將職責和棘手問題簡單下放給鄉鎮街道等基層政權組織,一放了之;要提高“塊”對“條”的組織、動員、考核、監督能力,加強屬地管理主體對轄區內社會治理和公共事務的統籌、協調功能,克服各自為政、各管一攤的“管理縫隙”和“管理碎片”。
強化問題導向,增強治理實效。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構建,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通過解決一個個問題、化解一個個矛盾,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盜搶騙等侵財性案件易發多發,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等新型違法犯罪破案率較低等問題,影響群眾安全感。受經濟環境和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一些房地產項目存在著開發企業資金鏈斷裂、停工、延期交房等現象,影響群眾的幸福感。這些問題都是基層社會治理必須要面對和著力解決的。實踐證明,只要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群眾就會發自內心地擁護黨委和政府。所以,在社會治理中,要始終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著力解決好群眾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方面的具體問題。要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黃賭毒、拐騙等違法犯罪,特別是網絡傳銷、網絡詐騙等新型網絡犯罪,著力治亂點、補短板、消隱患。要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格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該打擊的堅決打擊,該整治的依法整治,以實實在在的效果讓群眾感到安全滿意。
強化制度建設,確保治理長效。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抓好社會治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著眼長遠建立健全制度機制。當前,關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有不少,但多是零碎的,不夠系統,需要進一步豐富完善。要建立完善黨組織領導、村(居)民代表會議、村(居)委會執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層治理機制。要依托各級綜治中心,建立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統籌推進區域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精細化、扁平化和高效化。要完善民意表達機制,把群眾來信來訪當成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嚴格落實領導干部接訪、約訪和主動下訪制度,暢通群眾表達渠道,讓群眾意愿得到有效表達。要完善群眾參與治理機制,健全事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堅持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最大限度調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要落實社會治安形勢動態研判機制,整合各種資源,實現整體研判、動態監測,對突出問題及早預防。要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充分發揮各類調解平臺作用,統籌運用調解、仲裁、行政裁決、復議、訴訟等手段,推動矛盾糾紛及時化解。要健全德育網絡,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讓全社會正氣充盈。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