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宣州區緊扣新時代黨員教育管理要求,聚焦陣地建設、培育機制、作用發揮三大維度,以“全域布局強根基、精準滴灌提質效、閉環管理促轉化”為主線,構建“陣地有厚度、培育有精度、管理有效度”的黨員教育“立體化”格局,為全區黨員成長成才和干事創業注入紅色動能。
錨定陣地建設“關鍵點”,構建全域覆蓋“新矩陣”,讓教育陣地有“厚度”又有“溫度”。堅持把陣地作為黨員教育的“主課堂”,整合紅色資源、產業場景、數字平臺,打造“觸手可及”的立體化教育生態圈。深挖紅色地標鑄魂育人。以蔣山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宣城市烈士陵園等紅色陣地為核心,精心打造“重溫歷史·尋覓紅色故‘貍’”“紅色‘呂’行·暢游溪口”“一路向陽·尋找‘紅色記憶’”“水耕朱橋·追尋紅色初心”4條紅色文化沉浸式研學專線。通過沉浸式體驗、紅色故事會等形式,讓黨員在“行走的課堂”中感悟革命精神。對接產業一線建強陣地。聚焦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在洪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線設立“鄉村振興實訓基地”“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示范點”,推行“基地+課堂+實操”模式。針對新型經營主體黨員,開設有機茶種植、電商直播等“田間課堂”;針對企業黨員,舉辦“產業鏈黨建沙龍”,推動黨員在服務產業發展中提升專業技能。數字賦能拓展教育空間。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打造“宣州先鋒網+微信公眾號+視頻號”三位一體教育學習平臺,采取“開設專欄+頭條推送”等方式,創建“云課堂”“微平臺”,定期推送理論知識和鮮活報道,實現“線上基地一鍵訪問、課程資源精準推送”。同時利用黨員教育工作群、學習群開展學習資料推送,讓黨的創新理論“聲聲入耳”、方針政策“深入人心”,不斷提升黨員政治素養。
聚焦培育需求“基本線”,打造精準滴灌“強引擎”,讓教育培育有“精度”又有“力度”。堅持“按需施教、分類施策”,圍繞不同領域黨員特點,構建“分層分類、靶向滴灌”的培育體系,提升教育針對性。分層設計實現精準靶向。針對農村黨員,開設鄉村治理、集體經濟發展等“鄉土課程”,配套“田埂實訓+案例教學”;針對機關黨員,聚焦“效能提升”,舉辦公文寫作、應急處突等能力培訓班;針對“兩新”組織黨員,開展“黨建引領企業發展”專題研修,邀請行業領軍人物分享經驗。去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專題班60余期,培訓黨員5000余人次。動態調研優化課程供給。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走訪、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動態掌握黨員知識短板。針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員,新增“交通安全法規”“網絡文明建設”等實用課程;針對年輕黨員,開設“短視頻制作”“新媒體黨建”等實操課,實現“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教什么”。創新載體增強教育實效。開展“百部精品微黨課進基層”活動,組織黨員領導干部、黨校教師、身邊榜樣,以“庭院會”“車間課堂”“田埂講堂”等形式,用“方言土語”講政策、談發展,推動理論宣講“接地氣、入人心”。推行“師徒結對”傳幫帶機制,為新發展黨員和年輕干部配備“政治導師+業務導師”,通過“一對一”指導、“手把手”教學,幫助快速成長成才。
拓展管理機制“覆蓋面”,激活擔當作為“新動能”,讓教育管理有“深度”又有“效度”。堅持把教育管理與作用發揮有機結合,建立“激勵約束并重、學用轉化貫通”的長效機制,推動黨員教育成果轉化為實干實效。積分管理激發內生動力。推行黨員教育“學分制”管理,將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志愿服務等納入積分體系,實行“季度公示、年度考評”,對積分靠前的黨員優先推薦評先評優,對落后黨員實施“預警提醒+結對幫扶”。雙向考核壓實工作責任。建立“黨組織評教+黨員評學”雙向評價機制,對基層黨組織黨員教育工作開展“年度考核+日常督導”,考核結果納入黨建述職評議;對黨員參訓情況實行“學時登記+效果評估”,將學習成效作為民主評議、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推動教育管理“軟任務”變為“硬指標”。實踐賦能推動作用發揮。搭建“黨員攻堅隊”“先鋒服務團”等實踐平臺,組織黨員在重點項目、信訪維穩、防汛救災等一線“亮身份、踐承諾、當表率”。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