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陵縣堅持把黨群服務站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以“群眾需求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為導向,通過優化功能布局、創新服務模式、健全長效機制,著力發揮居民小區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極大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聚焦陣地前移,打造基層治理“前哨站”。以“15分鐘服務圈”為標準,推動黨群服務站在小區落地生根,充分發揮小區黨組織引領作用。陣地覆蓋“織密網”。 結合網格治理和“皖美紅色物業”建設,在居民小區配套建設“嵌入式服務站”,在商圈樓宇打造共享“先鋒驛站”,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網絡,目前共建立小區黨群服務站90個。服務供給“按需配”。推行“群眾點單、站點配菜”模式,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因地制宜設置“銀發康養角”“新就業群體加油站”等特色功能區,2024年以來累計為小區居民提供個性化服務200人次。資源共享“一盤棋”。整合轄區單位、社會組織等資源,組建“紅色服務聯盟”,實現陣地共用、活動共辦、服務共享。部分黨群服務站推出“周末公益服務日”,全縣小區黨組織年均開展健康義診、法律咨詢等活動150余場。
創新服務供給,繪就黨群連心“同心圓”。緊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服務從“粗放供給”向“精準滴灌”轉變,讓小區黨組織通過黨群服務站等平臺開展服務既有“煙火氣”更有“人情味”。精準化服務解民憂。建立“網格員日常訪+黨員定期訪+線上隨時訪”機制,通過黨群服務站內的“民情日記”“心愿墻”等渠道收集訴求,形成“發現-交辦-反饋”閉環。2024年以來小區黨組織累計解決電梯加裝、停車位改造等民生實事860件。多元化服務聚民心。打造“紅色代辦”“鄰里幫幫團”等志愿服務品牌,培育小區黨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218支,2024年累計開展志愿服務1.2萬人次,成功化解鄰里糾紛53起。個性化服務暖民心。引入“公益創投”機制,孵化社會組織依托黨群服務站,開發提供“非遺手工課題”“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個性化公益特色課程及服務活動20余項,有效解決小區群眾多樣化、差異化需求。
健全長效機制,激活持續發展“動力源”。堅持制度保障與隊伍建設雙輪驅動,確保小區黨群服務站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黨建引領“強主軸”。實行小區黨組織書記負責制,建立“1名黨建指導員+N名黨員骨干”管理團隊,將服務站運行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推行“主題黨日進站點”機制,2024年以來開展“紅色故事會”“惠民政策宣講”等活動80余場次。隊伍建設“增活力”。注重從離退休干部、退役軍人、優秀黨員中選拔小區黨支部書記及工作人員,2024年以來通過“導師幫帶”“輪崗實訓”等方式培訓賦能超200人次。同時鼓勵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業委會主任,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在小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考核評價“樹導向”。持續利用“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投入小區黨組織陣地建設,提升便民利民服務硬性條件。同時將黨群服務站使用情況等小區黨組織建設工作納入縣鎮兩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近年來對工作出色的小區黨組織工作人員予以評獎評優18人次、晉職晉級12人。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