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靈璧縣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通過強化組織領航、建強人才隊伍、樹牢鮮明導向,精準發力,著力破除個別村集體經濟發展無路徑、無人才、無動力困境,有效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
用好組織“聯動招”,開拓發展“新路徑”。堅持將組織引領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必要之舉”,推動村與村、村與機關事業單位、村與企業、村與銀行建立發展聯合體。對資金相對薄弱村,重點推行村政聯結幫促、村銀聯動賦能模式,聚合第一書記、金融助理員等力量,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問題40余個。對項目建設單一村,重點推行村村聯營產業、村企聯建項目模式,整合各方土地、資金等優勢資源入股,共建標準化廠房、食品冷庫、種植養殖大棚等項目60余個。對農業文化特色村,重點發揮村集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聯帶作用,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通過舉辦特色文化節和農產品展銷會,推動產業和文化深度融合,帶動周邊餐飲、民宿、娛樂等相關產業同步發展。2024年以來,先后舉辦澮溝鎮鸕鶿捕魚民俗文化節、下樓鎮梨花燈展美食節、朝陽鎮“千年古鎮·梨園記憶”民俗文化節等特色活動5場次,吸引游客近15萬人次。
用好隊伍“建設招”,培育發展“新力軍”。堅持將強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鍵一招”。抓頭雁帶動。定期舉辦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和“擂臺比武”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先后組織500余人次赴上海、杭州、合肥、徐州等先進發達地區深入觀摩學習,以體悟實訓進一步提升村黨組織書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抓雛雁培育。全面推進“雛雁展翅”工程,深入開展“選青推優”工作,由縣級統一選青、鎮級組織推優,從本地致富能手、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鄉村醫生等人員中培育儲備1200余名愛鄉村、熟鄉情、懂發展的優秀人才,實行動態化管理、專業化培訓、實崗化鍛煉、精細化考核,有效解決村級干部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的問題。抓歸雁賦能。出臺《靈璧縣青年“新農人”創業政策二十條》,對返鄉青年創辦領辦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給予財政獎補,增強返鄉創業吸引力。打造“青創空間”綜合性服務平臺,以培育農業產業、孵化青年電商團隊、凝聚青年人才隊伍、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設立法律援助、財稅代賬、技能培訓、政策咨詢、知識產權、農業科技、直播電商、金融服務等創業服務項目,提高返鄉創業成功率。
用好導向“激勵招”,激活發展“新動能”。堅持將“誰發展誰受益”的鮮明導向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破局之策”。注重物質獎勵。落實《靈璧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實施細則》,設立“增量獎”“突破獎”“創新獎”,對符合條件的村從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資金對村“兩委”干部進行獎勵,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注重收益分紅。對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尤其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村、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強村,逐村進行分析研判,鼓勵村級通過現金分紅或在購買保險、繳納新農合中進行補助等多種形式開展收益分紅,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紅利。注重調度問效。緊盯年度目標任務,細化推進措施,建立村級經營性收入、經營性收益專門臺賬,列入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清單,定期聽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匯報,對發展成果明顯、產業特色突出、推進措施有力、群眾評價較高的給予政策傾斜,對發展意識不強、工作思路不清、任務推進滯后的及時約談提醒,有效實現從“抓書記”到“書記抓”的工作轉變。(顧國君 崔齊東)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