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本二区,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亚洲一一在线,亚洲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首頁--黨建--經驗

壽縣:用好紅色資源 助推黨員教育入心踐行

來源:安徽先鋒網2025-02-11作者:

近年來,壽縣堅持把盤活用好紅色資源作為黨員教育的有力抓手,通過深耕“紅色教材”、建強“紅色陣地”、凝聚“紅色力量”,推動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黨員教育優勢,不斷提升黨員教育培訓質效。

深耕“紅色教材”,促進黨員教育“可視化”。詳細梳理“紅色譜系”。縣委宣傳部聯合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縣委黨校及各鄉鎮黨委政府等,組建專業團隊,通過查閱黨史資料、研讀革命先輩書信、探訪革命烈士后代和廣泛走訪群眾等方式整理壽縣“紅色脈絡”,制作出《一門三烈士》、《曹淵故居》等5部紅色宣傳手冊,整理編纂《小甸百年》、《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壽縣革命史》等8部紅色書籍。精心復原“紅色場景”。通過繪畫雕塑、圖文解說、聲像資料、場景模擬等多元形式將壽縣革命先烈傳播革命理論、培養革命人才、組建群眾社團、發動武裝起義等過程呈現在廣大黨員群眾眼前,增強現場教學感染力,讓壽縣革命老區紅色故事“生動演繹”。認真策劃“視頻課程”。立足本地資源稟賦,深入挖掘縣內紅色故事,縣黨員教育中心聯合縣融媒體中心、專業制片公司拍攝制作《那年青春別樣紅》、《小甸曹家一門三烈士》、《安徽第一面黨旗》等10余部黨員教育片,推動紅色資源“活化”為可視、可聽、可感的“精神糧食”,不斷增強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

建強“紅色陣地”,促進黨員教育“精品化”。定期修繕歷史遺跡,穩妥保存紅色“根據地”。對縣域內曹淵故居、方運熾烈士事跡陳列館、瓦埠暴動舊址、壽縣革命烈士陵園等10余處“紅色遺跡”進行定期維護,配備先進多媒體設備,豐富遺跡內部的歷史記錄、歷史物件,增強故事講述的“支撐性”“觸碰性”。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傾力打造紅色“孵化地”。以“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為依托,爭取專項資金建設小甸鎮黨校項目,為全縣黨員干部教育學習提供常態化學習新場所。以“文化振興”目標為抓手,有序推進小甸鎮“紅色村”建設項目,配套建立村史館,使其成為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檔案館”和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整合現有紅色資源,精心設計紅色“打卡線”。打造常學常新、情景交融的現場教學點,精心設計黨員干部教育紅色研學方案,推出“中共壽縣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小甸集特支紀念園”“瓦埠革命暴動舊址——小甸集特支紀念園——瓦埠湖生態走廊”“小甸集特支紀念園——安豐塘——高語罕故居”等3條線路,將紅色教育資源串點成線,讓黨員干部在沉浸式教育中感悟初心使命。2024年,依托紅色教育基地和紅色研學路線,共接待9萬余人次以及2038批單位團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黨史教育。

凝聚“紅色力量”,促進黨員教育“實效化”。堅持把紅色教育成效轉化為服務民眾、推動鄉村振興的具體舉措。促進紅色教育“擴面提質”。圍繞弘揚和傳承“中共小甸集特支精神”,舉辦“特支精神引領,黨史學習先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特支精神”等系列活動,組織紅色景點解說員、紅色宣講志愿者、紅領巾講解員分批分期開展紅色故事進機關、學校、街道、社區宣講活動,讓廣大黨員群眾在“家門口”接受學習教育,以接地氣的語言和方式推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深入群眾、深入人心。聚合鄉村振興“紅色動能”。鼓勵各鄉鎮成立先鋒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持續開展黨員亮身份、做表率行動,激發黨員干部參與鄉村振興“使命感”。建起“聯系幫帶”機制,發揮黨建指導員功能,密切黨員干部和企業的日常“互動”,合力打造“工農旅”一體的新業態,延伸紅色文旅產業鏈條,持續放大紅色教育品牌效應。賦能基層治理“提檔升級”。以賡續紅色精神、詮釋紅色擔當為目標,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學習身邊榜樣”等活動,聚焦“關鍵少數”,高效開展“書記領辦基層治理項目”,常抓群眾“急難愁盼”事項,利用“小切口”實現基層治理“大突破”。2024年度開展黑臭水體、道路清理、矛盾調解等“點對點”治理活動130余次,受益群眾3500余人。


責任編輯:陳珺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卫辉市| 信宜市| 察隅县| 吉木萨尔县| 磐安县| 奇台县| 沁源县| 招远市| 武山县| 宜兰县| 保亭| 通江县| 隆回县| 阿拉善右旗| 安丘市| 兰考县| 霍山县| 壤塘县| 牟定县| 永川市| 巴林左旗| 淅川县| 南郑县| 襄汾县| 山西省| 通化市| 定州市| 隆林| 湛江市| 阳高县| 惠州市| 循化| 阿合奇县| 小金县| 汉阴县| 牡丹江市| 白水县| 西城区| 常山县|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