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阜陽市臨泉縣充分發揮本土“紅色資源”優勢,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推進黨員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激勵黨員牢記初心使命,筑牢信仰之基。
全方位挖掘,激活紅色密碼。加強組織領導,縣委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有力推動,分管負責同志實時調度、精準施策,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搭建多元平臺,利用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魏野疇紀念館、魏野疇烈士陵園、張蘊華烈士紀念館等,通過拍攝黨史宣傳片等方式,向黨員宣傳悠久歷史及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把黨的聲音傳播好、新時代主流文化展示好。創新工作思路,加強對紅色檔案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研究,對現有革命歷史資料進行歸檔整理,整合相關黨史書籍、縣志等132本,查找檔案資料條目1000多條,有序推動《中國共產黨臨泉縣歷史》(第三卷)的編寫出版工作,推動地方黨史學習入腦入心。
深層次培育,講好紅色故事。打造宣講隊伍,通過參加培訓班、舉辦研討會、以老帶新的方式,以及組織開展“紅色故事我來講”等微宣講競賽,鍛造出一支常態式專業化的宣講隊伍。完善宣講機制,宣講前,根據不同受眾的特點,加強研判,整合資源,確定宣教的重點內容,制定宣教主題;宣講中,宣講人員注重與聽眾的互動交流,增加參與度和吸引力;宣講后,及時傾聽反饋意見,評估宣教效果,改進宣講內容及方式,確保宣教活動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凝聚多方力量,堅持走出去與社會各界開展廣泛合作,緊密聯系宣傳、文旅、檔案等部門,積極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多角度創新,凝聚紅色力量。深化開展“黨史+研學”活動,打造韋寨劉鄧大軍紅色研學教育基地,通過富有地方特色的紅色研學課程,豐富教學內容,激發黨員對家鄉的熱愛,對黨和國家的熱愛。組織開展“七進”活動,精心制作53塊臨泉地方黨史圖片展板,以黨史學習教育“送學+宣講”新模式,緊密聯系宣傳、文旅、檔案等部門,凝聚多方力量,目前已展覽20場次。共建共享“百年輝煌”新媒體載體,立足地方紅色文化,錄制短視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現已完成了《劉鄧大軍在臨泉》《臨泉英烈張蘊華》2期視頻的拍攝,制作《一碗魚湯面的故事》《兩張烈士證 烈骨忠魂蕩蒼穹》電教片以及《崢嶸歲月 忠骨英魂》微黨課,在臨泉先鋒微信平臺展播,引導黨員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李冬冬)
責任編輯:陳珺